临溪笔记

2018.11.14

工作了一个多月了,更新点儿跟工作相关的内容。

研究所准备建立一个独立的测序中心,从nanopore购置了几台机器(MinION和PromethION),我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这几台机器写测序的Pipeline程序。毕竟已经远离生信领域好久,很多东西都是重新捡起或从头学习。不过同事们也一样,nanopore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新鲜玩意儿。

这一个月先是和M教授了解和测试网上现成的一些测序分析工具,通过电邮和网络社区和nanopore的技术支持保持交流。有一定积累后就开始学习并动手通过Nextflow框架写Pipeline, 今天算是完成了第一版。

这一个月着实是学到不少东西,在写程序方面感觉比较有成就感的主要是两件事:

  1.  改写和优化Porechop. Porechop是目前唯一一个发布的可以用来剪切nanopore测序后序列adapter的工具。但是开发者在不到一个月前弃坑并转投进了新的项目,同时提出了对该工具改进的方案。我根据开发者的思路进行了优化并加入了新的人工筛选Barcode adapter的功能。
  2.  完成了第一版的Pipeline. 算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写出一个基于Bash的脚本工具。

现在白天认真工作,同时也还是想着赶紧下班回家刷大菠萝啊。。

2018找工作纪实(3):找到了!

进入六月后,我越发地感觉到工作的无聊。并不是我不上心,而是没什么活干,干的活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和成就感。我六月整个一个月的工作量抓点儿紧可能一天就能完成,以至于让我觉得老板雇我是花了冤枉钱。也许在父母和一些人眼里这样轻松的工作没什么不好或只是暂时的骑驴找马,但在我眼里这简直是慢性自杀和饮鸩止渴。毕竟大多数同事都4,50岁往上了,他们追求这样的工作生活平衡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觉得我还年轻,还应该再拼一下,于是又动了找工作的念头,投了几个简历出去。

七月一开始我就积极主动联系和我结对的会计,问有没有什么新任务。结果他要么是没来公司,要么是有其它事情,就这么一直拖着。好在七月初我收到了一家研究所的面试邀请,终于可以给自己找点儿正经的私事干。这家研究所位于图宾根大学的附属医院,职位描述就是“生物信息学家”。一开始我投简历的时候也是碰运气的想法,它要求面试者有TensorFlow机器学习的背景,而我刚好买了一本相关的书,然而并没有读多少。收到面试邀请我多少有些意外,虽然对方提出并不能报销面试的旅费,但我还是很珍视这样的机会,马上答应了下来。面试时间是7月19号下午。我早早地跟公司请了那个周末的三天假,订了和女朋友一起去的火车票和旅店。然后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上班时间把Google机器学习的官方教程过了一遍,重新一页页认真读统计学的书,把“序列分析”课的课件又翻出来看了一遍。我想说Practical Statistics for Data Scientists这本书写的真是好,除了必要的数学公式,全书没有出现多余的数学符号,解释全是用大白话,虽然是英语,但都是很简单的用词。概念讲的很清楚,很多我当初没有想过的问题被作者一点就有种“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读起来很畅快。

7月18号也就是我要休假了的前一天的下午,会计终于联系我了,跟我提了一些任务,那我也只能是面试回来再做了。有个小插曲,7月19号休假第一天原本是想跟女朋友去领证,结果被领馆的工作人员告知目前在德国领证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结婚证不被德国官方认可的bug, 被劝还是回国领证,那就得再等到年底了。

第二天下午面试。整个上午我都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尤其是一起床就收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拒信。其实每次提交申请前我都做好了被拒的心理准备,结果真的被拒了心里还是很受打击。但申请还是要不断地寄,想想简直是自虐,唉,no pain no gain嘛。中午我留女友在火车站附近等我,自己一人单刀附会。

面试过程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先是男教授单独面我。在介绍了研究所的项目和我今后可能的工作任务后,问了我简历上的一些问题,也包括“为什么读这么长时间”和“为什么成绩不太理想”之类逢面必问的问题,我都如实以答,教授听后都表示理解。然后谈及机器学习和统计学,我表示利用业余时间正在学,教授表示很满意。当我想展示下我的Master毕设时,教授表示不必了,知道我写程序没问题就OK了。之后又聊了聊一些细节问题,男教授说恭喜我进入第二轮,我一惊,教授就哈哈大笑说开玩笑呢没有下一轮只有一轮,但还有两个人需要我再面谈一下。随后男教授和我暂时告别,等了几分钟后,一位女教授和一位女博后进来和我交流。这时就没有聊太多专业问题了,女教授只是好奇我为什么已经进入钱多的工业界工作,还要回到清贫的大学。我原话就是说,我还年轻,我喜欢跨学科研究,还想在学术界贡献我的力量,另外我在那家小公司里写的程序只有那家公司的会计们能用,但在研究所里写程序会有更多的人获益。我刚说完,女教授就做了个“卧槽这人好牛逼”的表情,但这些真的都是我的真实想法啊。女教授说这个职位无法提供转博的机会,因为是辅助职位,在若干年内参与项目发表文章也无法署名,但在我眼里这些真的都不是什么问题,我只需要一个开始,你敢让我进入这个领域,我就敢闯出一片天地给你看。随后女教授和女博后又带我参观了两层实验室,最后和三位面试官告别。

总之又是一次轻松愉快的面试。因为以前在面试时聊的各种愉快最后被拒的经历也不是没有,所以我还是保持着平和心态,只是觉得面试完了没有那么紧张了。第二天下午和女友逛图宾根的老城,去了城堡和城市博物馆。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就收到一封电邮,是昨天面试时的女博后发给我的,说恭喜我被录取了,问如果我还感兴趣这个职位的话就和他们联系。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回复了,果然面试还是看运气和缘分。我和女友自然是都非常开心。女友正在写硕士毕业论文,赶在她找工作之前先换好自己的工作,也是我之前的想法,要不自己今后再想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换城市换工作会比较麻烦。周六在巴符州工作的曹同学作为地主来图宾根找我们玩儿。我分享了这个好消息然后自然的请客吃饭。

星期天我就回复了我的确认信。今天收到电邮讨论具体入职时间,希望之后一切都能顺利。感谢面试了14家生物信息公司都被拒却依然坚持的自己,终于在第15家拿到offer.

更~新!更~新!

1.

昨天通关了《地平线-零之曙光》,这是我在PS4上的第一款白金游戏。在我心中有一个游戏评价的标杆,那就是《巫师3》,迄今为止在我玩儿过的所有游戏里还没有能超过它的。如果我给《巫师3》打满分100分,那《零之曙光》我可以给85分。玩儿的时候就感觉这游戏有《巫师3》的影子,后来看了一篇评测才发现,原来《巫师3》的任务设计师也参与了制作。

科幻圈里似乎有个潜规则,如果人类灭亡了只有一个人存活,那么那个人一定是女的,如果有个人拯救了世界,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女的。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大概就是说宇宙是至刚的极限,代表至刚的男性那显然刚不过宇宙,相反只有代表阴柔的女性可以“以柔克刚”,说的颇有那么一丝哲学道理。而我那会儿回想自己刚看过的电影《普罗米修斯》和《地心引力》,还有小说《三体》,似乎还都是这么一回事儿,也就信了。但现在想想,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让女性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角或多或少都参杂了些政治正确。

《零之曙光》在我看来颇有一丝政治正确的意味。游戏主角和隐藏主角就都是女性,前者为拯救人类而生,后者为拯救人类而死。男性基本上都为酱油和反派。白人、黑人、黄种人在主要配角里的比例基本上1:1:1,比如圣母山三大女祭司,就是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各一个。在旧世代还有个戴头巾的穆斯林高管。其实就游戏剧情来说《零之曙光》无可指摘,两位女主一明一暗塑造都非常成功,我只是担忧越来越多的欧美游戏会被政治正确所束缚,要知道上一个政治正确的3A大作(《质量效应仙女座》)已经凉了。

另外就是游戏里的末日论。很多欧美和日本游戏都喜欢把世界末日作为背景。之前玩儿《异度神剑2》,本来以为就是中二少年的奇妙冒险,没想到结尾发现这居然还是个硬核科幻。。主角所在的世界是人类世界灭亡前瞬间被一个男性科学家为了实验自己的一个理论而造出来的。。瞬间一个积极阳光的故事就变黑暗了。以前锵锵三人行有一期说外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里有末日论,我们中国人就没有。看看国产游戏果然是这样,比如双剑系列都是以宿命和轮回为主题,看起来我们国人要乐观的多,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审查。希望国内早一天加入分级制度。

2.

罗永浩明天(北京时间今天)又要开手机发布会了。避开罗太君已经坐实了的精日问题不谈,说说别的。80年代马季创作了一段脍炙人口的相声《白吹图》,里面一句经典对白:“那你脸呢?”,“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估计80后以前的人都熟。这表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是很正确的:吹牛===不要脸。但30年后的今天呢?看看罗永浩的微博就知道了。如果这样的科技公司能成功,那我真不知道这是社会道德倒退了多少年,更别提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固然吹牛不用上税也不违法,但一个打着“工匠精神”旗号的科技公司靠吹牛成功吸引了大批粉丝,则不得不让人为这个浮躁的社会而担忧。

3.

武汉理工王攀的事儿过去了,北大岳昕的事儿过去了,北大校长念白字还不让人质疑的事儿也过去了,眼看着滴滴的事儿也要过去,但真的都过去了吗?还有之前的那许多许多变成屏蔽词的事件。以前我觉得媒体不应该报道这些负面新闻,因为我相信这些事儿该怎么解决就会怎么解决,媒体只曝光事件的发生而不曝光事件的收尾,只会让社会产生不必要的动荡。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是因为我的前提就错了,我太相信政府了,而那些该被认真的解决的事儿,没有一个被真正解决,政府也从没露过一次面。但我还是坚持我另一个观点,媒体存在的价值就是监督政府,其它的价值都趋于零。但回想当年2011年723动车事故,一夜间所有媒体被强制撤销版面全体禁声,今天想起来也还是绝望啊。

4.

今天看到的这条微博,简直能让人气炸。缺乏规则的社会就这样。有法律又怎么样呢?出了事儿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估计就是“发微博,让大V转”,绝不会是请律师。这样许许多多的事情不断积累而得不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化。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人的微博,形容得很贴切,大家都是蒸锅里的大闸蟹,还互相掐呢,而谁是吃螃蟹的人,都懂。但网民毕竟是群氓,是乌合之众,政府也深谙其道,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闹就闹,比如平安保险事件,比如滴滴打车事件,但一涉及到自身,立马屏蔽禁言,忍两天大家也都忘了。真的都忘了吗?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相信这些事儿早晚有一天会以更大的能量爆发出来。

 

2018找工作纪实(2)

现在在从慕尼黑回家的ICE火车上写日志,回首这两个星期的经历和收获。

复活节刚过,4月3号星期二晚上7点多我正在家做饭,手机突然响了,上面显示来电地址是汉堡,我就猜到对方是我之前申请的汉堡的那家公司的HR. 果然,对方表示对我的简历很感兴趣,并邀请我第二天进行电话面试。挂断电话后,我激动地马上就微信打给我女朋友,因为这不是中介的电话,而是直接来自HR的电话,让我感觉份量更重(一般中介收到简历后按照流程大多数情况都会安排电话面试,而公司的HR部门会进行第一轮筛选后再安排面试)。

虽然我的两个程序员同事都还在休复活节假期,办公室里就我一个人,但为了防止隔壁同事不小心偷听,我还是躲到了公司二层健身房的一个小隔间里去进行电话面试。面试双方就是我和昨天跟我联系的HR. HR没有问专业问题,只是问“为什么到德国来读书”、“为什么Master读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工作了没几个月就想跳槽”之类的问题,我也给出了(应该能)让对方满意的回答,诸如“小时候来过几次德国,对德国印象好,所以一直想来德国读书”、“一开始德语不好,要学德语,因为转专业,要补学生物和化学”、“一直想找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工作,但人生存需要钱,我需要挣钱支撑我的生活,同时积攒经验”。电话面试结束后,对方表示还需要IT和生信两个部门专业员工的审核,如果通过就会安排现场面试。这场电话面试刚结束,马上又接到了第二个电话面试,是来自慕尼黑的一个中介,就是之前我提到的中介收到简历后会进行的例行问询,主要是要我对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进行评级,同时也问到为什么刚干了几个月就想跳槽。。结束电话面试从隔间出来的时候刚好碰到有同事上来去隔壁隔间取东西,希望她没听到我是在进行面试。。

汉堡的HR原本说第二天会给我答复。第二天我机不离手,晚上做饭还不时地关注下手机,期待它会响,结果一天下来啥事没有,我就知道自己没戏了。很失落。因为这家公式是做医疗数据的,我最近看了几篇文章,对个人基因组隐私保护方面的协议和算法都比较感兴趣,还等着现场面试的时候说呢。第二个星期,也就是这周的星期一晚上我就接到了HR的电话。当时我刚巧没在手机旁边,HR在语音信箱里留了言,表示我没通过他们公司专业部门的审核,认为我缺乏经验,但希望我能让他们保留简历,也许以后会再考虑。

之后我就有点儿打退堂鼓了。一是我刚干了几个月,又不是在正经的IT公司,确实谈不上有经验,二是接电话面试跟做贼似的,感觉有点儿心虚,三是对现在的公司还是有点儿愧疚之情,毕竟我刚转正而项目刚开始进行,如果我这个时候提出离职,公司的代价可能有点儿大。但紧接着我又收到了来自亚琛的一家公司的电话面试邀请和一家慕尼黑公司的面试邀请。收到慕尼黑面试邀请时我其实并不开心,甚至还在找逃避的理由。我问他们其实是电话面试吧(如果是电话面试就不用太认真了),结果对方说是现场面试。我又问你们不给报销车费吧(如果不报销我就不去了),结果对方说报,当然报。只能去了。随后我先是骗公司说我周四上午要在家等DHL的上门取件服务(实际是在家进行电话面试),然后又请了周五的一天假。

周二中午,慕尼黑公司要求我寄实习证明和成绩单。我没有实习证明,然后把我稀烂的成绩单寄过去了。我当时还想,如果对方发现我学习这么渣,就会取消我的面试了吧,然后我就正好不用去了。。

然后就是周二那天夜里,窗外下着大雨,我睡觉梦见自己置身于一个正在下大雨的长满荒草的操场上。我梦见了爷爷奶奶。他们正冒着雨清扫着荒草地上坑坑洼洼的水坑,而我则躲在操场旁一个砖墙房子里。雨似乎下的小了,爷爷奶奶骑自行车走了,招手叫我一起走,而我看着坑坑洼洼的水坑踌躇不前,想等雨再小些甚至停了再走,但雨却又越下越大了。。我当然不信托梦这种鬼话,但我知道我的潜意识里,爷爷奶奶如果还在世,也会鼓励我勇敢地去面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周三等了一天,慕尼黑那边没有任何回音,我就只好去买了火车票。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买了通宵的火车,周五一早到慕尼黑,面完试,下午回家。

周四上午呆在家里面试。先是HR的例行询问,然后技术主管提问,然后就暴露了我学渣的本质。比如问到如何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这正好是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回答说用index,好回答对了,又问原理是什么呢,我就不知道了。。然后听说我毕设用到spring框架,然后问我bean的注入是如何实现的,我又不知道了。。然后问到Java的泛型,而我根本就没用过泛型。。然后周四上班的间隙我就在查index背后的实现原理B+树的资料,然后又查了下spring框架的用例。

周四晚上9点多上火车,12点多在法兰克福转车去慕尼黑。原本想着应该没多少人坐通宵火车吧,结果我竟然差点没找到空座。凌晨四点多到斯图加特后下了不少人,车厢才空下来。德国没有卧铺火车,我缩在椅子上又冷又困,刚要睡着就被列车员叫醒查票,然后跟我说这趟火车会晚点一个小时,我可以申请德国铁路25%的赔款,说完笑着递给正处于懵比状态的我一张单子。。

周五早上7点到了慕尼黑。火车站里熙熙攘攘,年轻人都健步如飞,此情此景让我不自觉地心跳加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被push的感觉。感觉自己在小城镇待久了,都快有老龄化倾向了,快适应不了大城市的节奏。到火车站买了一杯热咖啡和两个牛角包。喝着暖暖的咖啡,我才感觉自己恢复点儿人形。

巧合的是这次面试的公司的位置,就在我去年几乎同一时间面试的公司的街对面。高管出来接待我时也表示和那家公司有合作。事实上我去年也给这家公司发过自荐信,但此后并无消息。高管表示查了我去年寄的简历,只是当时确实没有空闲职位,所以并未考虑。

面试先是高管介绍公司和所做项目的情况,随后叫来两个主程来给我出题面试,结果,我又毁在基础知识和java的泛型上了。。去年的面试可没有面过这些啊。。(印象只有一次电话面试问到泛型,今年目前为止就被问了两次)。还有UML,我记得本科时java课好像讲过?现在全忘了。看两个主程的表情,我这次面试肯定是砸了。最后他们表示没什么可问的了,草草结束。然后就到了现在返程的火车上。

这两星期看似闹剧的面试,让我清醒地看清了自己的差距。想想自己,从本科开始,就一向以能解决问题而非理解解决问题背后的原理为目标,满足和麻痹于虚幻的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里。硕士阶段,口试的时候我还大言不惭地跟教授说“我会用这个公式就行了”,而教授甩回我两句“大学是培养科学家的地方”和“数学很重要”。但我还是我行我素。现在终于栽了。不是没有机会,是我没有抓住。Java的泛型只是个个例,如果问到别的技术细节,我想我也可能一样回答不出来。以前我一直认为这种追求细枝末节的行为都是“小学而大遗”,任何东西都是只要会用就行了,但现在看来可能是我错了。我现在最怕的是自己将来变得“高不成,低不就”。没错,泛型可以学,UML可以学,面试里被问到的任何问题其实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但我想它更多地是反映了面试者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经历。一个好的程序员,确实不应该成为api caller…

未来两三个月打算先不投简历了,先把Java的理论知识补一补吧。。

2018找工作纪实(1)

这周末就是复活节了,同事们大多开启了休假模式。估计客户们也都去休假了,这两天还在公司里上班的同事也都很闲。会计最近一周也都没有给我布置新的任务,我则安心地做代码优化,把原来的前端js代码慢慢从jQuery迁移到了Angulajs, 然后分开写HTML模板,又重新写了后端Java代码,把数据寄存格式统一到了JSON. 记得之前面试写PHP项目时,现学现卖用了点儿Angular, 通过这一周的实战练习,收获不小,但依然感觉Angular在处理DOM方面并不如jQuery那么得心应手。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我是新手,并没有体会到Angular的精妙之处。

目前为止投了四份简历,其中两个基本上算是被秒拒。剩下两个暂时没被拒感觉也是因为复活节HR休假去了,没时间给我发拒信。每次认真根据招聘要求修改好简历,投出后做的都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打算,也做好了被拒的心理准备,但真收到拒信时,心情却还像第一次收到拒信时那样沉重。最关键的还是那个原因,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拒,没有任何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让人非常无助和沮丧。我也非常不享受投简历找工作这个过程,感觉就像电视剧或小说里的小姑娘去参加帝王选妃,把自己脱个精光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上面的人看,然后上面的人嘻嘻哈哈对其品头论足一番后甩甩手说,“你回去吧”,是个让人感觉非常屈辱的过程。

前两天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讲一个在德国留学读英语专业的女生,两年时间从决定转行到最终获得世界500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的故事。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女生的羡慕之情。一个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为之争取和努力,最后梦想成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的一生不也应该这样度过吗?

我翻阅了她之前的几篇文章,里面提到她在决定转到人工智能领域后自学了几个月的python,然后找教授询问有无实习机会,然后就拿到了IBM的实习岗位。除了钦佩她的执行力外,我想说她的运气是真的好。要知道在德国跨专业是件很难的事,我在国内学Informatics, 来德国都不能读Bioinformatics, 必须要补修15个相关学分,还只能去学个相近的专业。更别提有的国内同学虽然学科名称中德一致,但只因少学了两三门德国的课程,就直接被拒,要么必须从本科重新读起。而她不仅跨了专业,还直接拿到了跨专业热门大公司的实习,而这一步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我自己的体会,有时人的一生就是需要遇到这一两个贵人,他们不早不晚地出现在你身边,只需点拨你一两句,就胜过同龄人N多年的积累。我想她想必会非常感激这位教授吧,如果教授回复她没有或者确实不能提供实习的机会,那么我想她即使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未必会如此顺利。当然这个女生非常积极主动,也有一定积累,才能抓住机会。

我想我也是遇到过贵人的,那就是我本科时带我做USRP项目的蒋老师。那段经历带给我自信与荣誉,也把我领到了生物信息学的门口——遗憾的是几年后的我,依然也还是只能在门口徘徊。但如果没有她,我可能连门都看不到。我刚到德国时也是像那个女生一样非常积极主动。记得第一堂分子生物学课,我德语还很差,什么都没听懂,就听到老师说”microRNA”, 而这正是我本科毕设做的内容。我回到家立刻给这位女教授发电邮,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毕设,询问有无可以做的项目。老师回信说下节课课后可以找她详谈。后来我来到她的办公室,她向我介绍她的项目。但是再之后她就变冷淡了很多,发电邮询问项目情况也只回我三个链接,此后再无消息。再加上我刚到德国需要应付签证之类的烦心事,此后就不了了之了。如果当时的我态度能再强硬些,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后来另一位G教授的博士生向我暗示可以找G教授问项目做,但因为我挂掉了G教授的两门课,非常自卑,最后也没能鼓起勇气去找他做项目。脸皮薄真是害死人啊。

另外回到那个女生的故事,我还有一些疑问和思考。

1.专业与非专业

一个英语专业的女生,学了几个月的python,拿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实习,最后拿到这个领域500强公司的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这个领域若干年科班出身(包括计算机专业)的人,他们在专业契合度上要比这个女生差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消耗几年时间去学人家几个月就入了门的技能?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好了,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是不是可以解散了,反正这玩意儿也能自学。我不是胡扯,我想说现在coursera上的很多课就非常棒。

2.运气与实力

运气和实力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哪个更大?平心而论,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非人类”,我想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前者。当然这不是让人放弃努力,毕竟很多时候实力都决定了人的生存下限(除非运气太差)。那么如何提高运气成分?积极、主动,多认识人,多和人沟通,脸皮厚点儿。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找工作的时候,到底是如何评判一个人的实力的?当然有人可以说是工作经验、学习成绩、实习经历等等,但我真的好想听一个HR亲口跟我说这些啊,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呢?

3. 正反馈与负反馈

这些年国内好像流行“挫折教育”,要我说这就是纯扯淡,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想起自己在上高中前之所以(在外人眼里看起来的)出色,完全是因为每天收到的都是正反馈,也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妈妈在那个学校当老师,而且人缘很好。老师们都很照顾我,让我经常受到表扬与鼓励,也有比别人更多的表现机会,让我每天充满自信,如此良性循环。而一进入高中,身边都是人精,都比你更优秀,人家家长也都各个有来头,谁在乎你啊。然后人生第一次考试考了倒数,再也没翻身。后来我曾经拼命想证明自己,去学用Flash做网站,高一下学期拿了学校里的两个奖,其中一个是做的班级主页,拿了一等奖,升旗仪式上站在主席台上领奖,我非常期待回到班里后大家能对我刮目相看。结果回到班后,我先把因做班级主页而获得的集体奖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低着头只说了四个字“哦放这吧”(我印象深刻),然后就忙别的了,而我回到班里,一切也都像没发生一样,我甚至有点儿茫然…然后整个人就变得越来越敏感而内向。高二时重新分班换了个班主任,有一天班主任要做个公开课,记得是要讲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定理,他想找人做个小动画。我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用Flash做好交给老师,结果老师讲课当天没有用…而是用他和另一个同学做的视频。此后他也没再提此事,但我却一直记(huai)在(hen)心(zai)里(xin)。可能在他眼里这不算什么吧,但我确实是倾注了心血,如果那个时候老师即使没有用这个动画,也能鼓励一下我该有多好(没错,那时的我就是如此缺爱),绝对是对我莫大的激励。搞得高中三年整个像在地狱一样。

真的,正反馈真的重要,尤其是在面临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越挫越勇”。就像那个女生一样,真的羡慕她在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时就收到了如此强大而积极的正反馈,即使在那个教授眼里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或举手之劳,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前辈”,一定不会吝惜自己对后辈的鼓励,帮助他们铺平道路,不要让他们重蹈我的覆辙。

刚才又重新翻自己的电子信箱,找到了最早和那个女教授联系时的电邮。那时的我是多么开心和激动,第一时间向爸爸告诉了这个好消息:

这周上DDD教授的分子生物学课(这个课有很多老师教,每节课的老师都不一样),她是Uni XXX细胞生物学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听她讲到了miRNA,我当初在HL做项目和毕设就是研究的这个,就试着给她发了封电邮,说我本科时做过这个,问Uni XXX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研究,我能不能参加进来。很快得到她的答复,说很高兴听到我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对miRNA的兴趣,她现在正好有个这方面的项目,如果有可能可以接纳我进来。她后来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单谈,介绍了她现在正在研究的那个项目,是研究一种植物的miRNA,发现这个植物的某些miRNA过量表达时会对花产生负影响,就是研究这其中的机理。其实我倒并不一定对这个特别感兴趣,就是希望能有个进入实验室的机会。然后我就跟DDD教授说我特别特别感兴趣,然后DDD教授也很高兴,当即就打电话给我们专业的负责人要人,但是那个老师不在。DDD教授说如果我们专业的负责人答应可以给学分的话,那就答应你加入这个研究小组。我们专业的负责人是YYY教授,我的一些课还是去找他,他帮我选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顺利的话下周就定下来,下下周就进实验室了。DDD教授说不去实验室也行,你也可以在家里工作,还是比较宽松的。然后又讲了我们ZZZ专业的就业前景多么多么好。我说我要读博,她说机会也很大,应该没问题。后来又聊了一堆,反正先混熟一个老师再说,也许到期末考试的也有好处。也有点儿感觉像是回到了HL的那个套路上,其实我后面的一切成果都是基于最开始的那个很小的校级隐写术USRP课题之上的,如果当初不是蒋CL老师带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我想我也不会有后来的奋进杯、挑战杯市级二等奖,也更不会有之后被陈ZH老师看中去做生物信息学课题负责人的机会也就没有机会接触药学院的老师还有miRNA这些比较尖端的领域,也就不会有敲开Uni XXX大门的这块敲门砖。所以有时我想,其实有时做事不一定一下就要做大做好或者一下就找到方向,关键在于你做了没有,只要你开始做,即使只做了一小点儿,都会对将来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是蝴蝶效应吧。

然后爸爸对我的回复是:

跟DDD教授的合作,不论今后发展方向如何,先跟上一个教授很好。还有学分!但是,你的兴趣最重要。在学习中注意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从一到无穷大。做事永远比停留好,永远比不做事好。不做,就什么也没有。

怀念那段时光。悠转了这么多年,回头还是看见那句话,不做就什么也没有。

爷爷去世了

星期天一早我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女友突然从背后推了我一下,说:“你爷爷去世了”。我一回头,就看到女友递过来的手机,上面有她妈妈给她的微信留言,说我爷爷去世了,选择了捐赠遗体,令人敬佩。想必是我妈妈发消息给她妈妈的。想起上次回国,我带女友去见我爷爷,爷爷非常开心,穿戴地非常整齐(因为爷爷患有前列腺癌,平时需要挂尿袋,穿衣很不方便,但为了见我们,特意打扮得很精神),连连向女友招手说:“有时间叫你们父母来玩儿,我们这里能住。”然后发现自己似乎用错了字眼,又赶紧纠正说:“是请他们来、请他们来。”春节时我还打电话过去拜年,张奶奶接的电话,说爷爷住院但无大碍,只是例行检查,叫我不要担心,上周和父母视频时也都一且正常,怎么就…

中午视频的时候,爸爸一上来就沉重地说:“先说一个不好的消息…”随后我才知道,爷爷去世并不是因为前列腺癌,竟然是因为肺炎。想起之前读那篇有关北京流感的文章时我还想,这是特例,我爷爷肯定不会有事儿,而且春天来了,天气马上就暖和了,没想到还是中了招。想起不久刚看到的一篇文章《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更可怕的是无人在意》,今年北京的流感疫情到底有多严重?相关部门是否存在渎职行为?让人愤慨之余却又无可奈何。

爸爸在说到爷爷去世时非常冷静。想起自己刚上高中时,奶奶去世,爸爸坐在小屋的床上,把我拉过来,一边讲一边哭得歇斯底里。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唯一一次见到爸爸哭。爸爸大概属于大器晚成型的,那会儿家里条件刚好一些,换了个稍大的房子,也买了车。我如愿考上了好高中,爷爷奶奶高兴地奖励了我一笔奖金,然后他们也买了新房子,但奶奶却一天也没享受过,只有在医院遭罪。因为是食道癌,喉管被切开,不能说话,进食都只能通过插管,也只能吃流食。我非常能理解爸爸当时那种无助的心情。只是现在爸爸也已经成长,对待死亡,尤其是亲人的死亡,也是人生中一门无可避免的必修课。爸爸说爷爷走的时候很平静,没有痛苦,我们要记住他和奶奶对自己的期待。

我的名字就是爷爷给起的。小时候体弱多病,爷爷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健壮成长。我对爷爷的最早印象也是他教我写我自己的名字,记得是两三岁时候,在自己家里。我非常淘气,明明已经会写了,却偏偏故意写错,然后爷爷说“不对不对”,然后不厌其烦地又在纸上写一遍。爷爷和奶奶的性格完全不同。奶奶非常外向,为人做事雷厉风行,对我有时也很严厉,常常说爷爷太惯着我了,事实也是这样。爷爷面相和蔼心肠也很软,我小时候非常亲爷爷。记得小时候寒暑假时常常会去爷爷奶奶家住一段时间,晚上的时候就缠着爷爷讲睡前故事给我听,爷爷还买了好几本故事书。很多事情我也都只愿意跟爷爷说,记得有一次麦当劳开心乐园餐出了一款小玩具,是那种上了发条就能自己走的小车,小伙伴都有,我也很想要,但知道爸爸妈妈肯定不会给我买。后来有一天,爸爸妈妈因为有事中午不能回来照顾我午饭(我小学低年级时都是回家吃午饭),就请爷爷来照顾我。爷爷好像带了饺子来,但我偏偏就要吃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非常任性。爷爷最后只好给我去买,我特意嘱咐说要加6块5才能有那个玩具。最近的麦当劳离我家不是很近,超过两公里。我已经不记得爷爷是挤公交还是骑自行车了,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去翻他的袋子,却没有发现我梦寐已久的玩具,非常失望,一再确认后叫爷爷再去跑一趟。但我也知道马上要回学校上课了没时间了。后来是爷爷在回家的路上又去了趟麦当劳,找到当时帮他点餐的服务员,服务员告诉他说是他正去取玩具呢,结果我爷爷就走开了。我拿到玩具后当然非常开心,但现在的我只想狠狠扇那时的我一个大耳光,真TM不懂事!我不知道爷爷是否还记得这些小事,我想我之所以还记得,就是因为我潜意识里还有对爷爷深深的愧疚之情。

爷爷还教我骑自行车。那会儿好像是我的MY表哥淘汰下来的小自行车,后轮还带两个小轮的那种,爷爷就带我到对面大学的校园里去骑。我印象中还有这样一张照片,是冬天,爷爷穿着厚厚的绿色军大衣,和我一起在校园里骑自行车,两人都笑得很甜。一回忆起这些情节,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还有在校园操场里跑步,爷爷说他老了,和我赛跑,我跑两圈,但他只能跑一圈。最后我跑过爷爷的时候,两个人都开心大笑。爷爷,我好想你啊。

后来我稍大一些的时候,爷爷开始教我背古文,背《孟子》《论语》和《古文观止》。一开始我是不愿意背的,直到有一次,好像是三年级的某次语文课上,我有了一次表演背古文的机会,我背了《孟子 梁惠王章上》的第一篇,结果技惊四座,小伙伴和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让我有了很大动力继续背古文。这些古文除了优美的文字,也寄托了爷爷对我做个高尚的人的殷切期望。

爷爷的人缘非常好。我在北京时每周都要跟爸爸妈妈去看望他。有时去时,他正在跟邻居下棋,有时还会跟大家开讨论小组,讨论各种敏感和不敏感的话题,他还被推选为小区的业主代表。如此和蔼可亲的爷爷在年轻时却也是“愤青”,在河南大学读书时独自横跨黄河,作为学生代表到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情愿。回到学校后才发现校园里贴了通缉告示被通缉。后来在广西南宁认识了同样的革命青年——我的奶奶,随后凭借一腔热血一起追随毛赴汤蹈火(我爷爷还给我绘声绘色地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后来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结果是文革时被迫害,下牛棚,我爸爸也受到牵连。平反后他们重新被委以重任,燃烧他们最后的一点余热。爷爷在位的时候,人人都来求爷爷办事,等爷爷和奶奶退休了,就没人了,甚至他们生病住院时还要被迫给医生塞红包。爷爷奶奶一生光明磊落,为理想而奋斗,当初毛许诺了那样美好的社会,可是后来呢,他们后悔当初的决定吗?

后来爷爷得知我读的是生物信息学专业,一再说这个专业好,笑着要我去研究延长生命的方法。我知道,爷爷是想能再多活几年,再多活几年,替奶奶一起,看到自己的子辈孙辈能创造出更多的成就。

上次回国,爷爷拉着我的手,说如果奶奶能看到我今天的成绩,会有多开心。当时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而现在的我想到那时的场景,泪如泉涌。

如何在德国找到一个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工作

继续昨天的话题。

我现在特别赞同我爸以前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在逆境或没有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做,做未必有收获,但不做一定什么也得不到。”我觉得他能说出这句话是来源于他的文革经历,或者说来源于那些在文革后进入各行各业领头的那些人的经历。文革时大家都浑浑噩噩,无事可做,有的人也许就是每天背了两个英语单词,最后在文革结束的高考中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那时的人是看不到方向,但我现在有方向,我就想在德国找个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工作,该怎样实现呢?当然是要做些事情,那要该怎样做呢?很尴尬,我早该在N年前入学的时候就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已经毕业了一年的现在。

清楚记得去年的今天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求职简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不算电话和skype面试,一共在17家公司进行了现场面试,其中13家为生物信息方面的公司。这些面试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公司1,慕尼黑,生产化工仪器的公司。面试官是老板、HR和一个程序员。老板仔细反复地讯问我简历上一个关于“细胞膜编辑器”的项目。当他得知这是一个持续了多年且还在进行的大项目,而我只是承担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工作的时候似乎表示很失望。看来他们是想独立实现一个类似的软件。要求编程语言是C#,我不会,但程序员表示有Java基础也没问题。最后收到拒信。

公司2,巴符州某靠近弗莱堡的小城市,做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公司。老板亲自开车来接我,路上就询问我学过哪些生物课程,了解程度等等。到了公司先是老板单独面试,问了我两个计算机方面特别基础的问题: short是多少个字节以及如何确定某一位是0还是1, 我答的不好。随后叫主程出来介绍公司正在做的项目,用的PHP,我也就介绍了下我本科毕设时用PHP实现的网站。最后老板开车送我到火车站,表示会给我一个星期的试用期,下周一给我答复。结果下周一没有回复并表示有新的面试者。第二天收到拒信。

公司3,弗莱堡,做生物试剂的公司。面试官是HR、项目主管和生物学家。一上来HR就活跃气氛,表示今天问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想说啥就说啥。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坑。接下来他们先介绍了下工作,就是建立和管理一个生物数据方面的数据库。随后问我问的都是“你觉得中西方教育有什么差别”、“如果某同事埋怨你认为你工作上有失误你会如何回应”、“你觉得为什么你能胜任这个工作”之类的问题。最后来了一位老员工带我参观公司。回家后收到拒信,说选择了另一个面试者。

公司4,汉堡,某生物研究所。面试官一共5个人,已经不记得各自的身份了,只记得有老板、实验员和IT部门主管。对方问的很多都是纯生物信息实验比如测序方面的问题,我确实没有经验。最后感觉他们对我兴趣不大,草草又问了几个问题就结束了。最后让我感到寒心的是面试结束5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送我,他们直接在会议室聊起天来。这是唯一一个我经历的面试官没有送面试者的面试。

公司5,汉诺威,某研究所。面试官是老板、生物学家、IT主管和程序员。这是个国家级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生物采样数据库,招Java程序员。对我做过的项目做了大致的询问。聊的很开心,看他们的表情也似乎很是满意,老板也一直说“super”,以至面试结束我都以为我被录取了。结果第二周收到拒信。

公司6,吕贝克,某研究所。面试官是老板、项目主管和两个项目成员。项目同公司5。这是我唯一经历的同时对两个面试者进行面试的面试。另一位面试者是个看上去比我大(头发花白)的德国中年男子。通过抛硬币决定前半小时我先被带去参观研究所。参观结束回来了后,那个人的面试竟然还没结束(原定是每人半个小时),全程一个小时。最后又拖了有20分钟,我说我要赶不上回家的火车了,带我参观的员工才去敲门催促,这时我发现对方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份PPT. 到我面试时,对方经很惊讶我没准备PPT,但你们也没说要做演讲啊,我之前面试过的公司也没有要做演讲。最后问了我几个做过的项目的问题,很快就结束了。另一位面试者参观回来后热情洋溢大谈所见所闻,然后我们坐在一起,老板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对方一连串问了几个问题,还都认真做了笔记。我承认这场面试我确实没有对方积极。回家我也认真地做了PPT,又写了个类似毕设时做的项目。很久之后收到拒信。

公司7,什未林,某生物实验室。这是一场很无厘头的面试。面试官是老板、HR、IT部门主管和某IT部门员工。我上来介绍说我想找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工作,老板当即表示我们这儿没有适合你的工作,我们这儿只需要IT员工(德国人对IT的理解似乎与国内不同,他们认为安装电脑、查杀病毒、管理电子设备的人属于IT (Administrator),程序员属于Entwickler, 也就是英语的Developer)。之后就是聊天。老板好奇中国的方言,然后又说了几句当地的方言,我确实没听懂,然后又问了我几个中国字,HR也饶有兴趣地凑过来学习讨论,IT员工则坐在边上不说话,只是抿着嘴一直在笑。然后IT主管带我参观实验室。实验室好几层,很多区域都是新的,有工人正在铺设设备。回来后老板一看表,说一般面试都要一个小时,这才过了半个小时,咋整?我说我可以去市里自己转转。最后老板表示会把我的简历继续转交给联盟里其它的研究所和公司。几个星期后确实收到来自其它公司的电话,但问了都是“为什么来德国”、“德语怎么样”、“德语考试相关成绩”之类的问题,没有问技术上的任何问题。此后再无下文。

公司8,慕尼黑,某生物信息学研究所。这是我历时最长的一场面试,长达4个小时。记得在现场面试前,项目主管打电话给我时表现得格外亲切,当得知我写科普文章时,她甚至激动地说“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人!”面试官先是项目主管和主管联络方面的主管。第一个小时,他们自我介绍,介绍研究所的情况、做的项目。他们做的是大鼠方面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在欧洲其它国家亦建有分所。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中国。第二个小时我自我介绍,全方位的自我介绍,从家庭到学业,在到做过的项目等等,前半段用德语,后半段被要求用英语。中午项目主管带我到Mensa请我吃饭。下午第一个小时,项目里的两个程序员对我提问,也仍然是关于我做过的项目的问题,还有诸如“你会如何调试程序”之类的问题。最后一个小时,两个程序员对我出Java编程题,要我闭卷在纸上作答,也都是很简单的字符串处理问题,看到题目就有思路。就在我觉得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项目主管突然说“你读书时的成绩似乎不太好,我们要重新对你进行审核”。我当时就觉得非常不爽。因为成绩单是我之前申请时按照要求就递交的材料,如果你觉得我没有资格为什么还要邀请我来面试耽误彼此的时间。我在上午自我介绍时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解释了原因,这时又解释了一遍,随后又展示了我在公司6面试之后做过的那个项目。项目主管试图各种挑BUG,比如input要求只能数字,但我如果输字符串会怎样等等,但我没给她任何机会。面试结束回到家里我依然感觉不爽,于是写了一封长信,举例说明成绩不代表能力。最后还是收到拒信。而我跟这家研究所的瓜葛还没结束。三个月不管我怎么催,这家研究所都没有按规定报销我面试的车旅费,无奈我只能请律师。律师发出律师信三天后,钱到账。

公司9,海德堡,某生物学研究所。面试官是项目主管和生物学家。海德堡在我眼里简直就是世界生物信息学的中心、圣地。项目主管是个看上去有点儿蔫儿蔫儿的很年轻的女生。问我问题时眼神也有点儿迷离,不知道在想什么。面试内容主要是做题,两页Java题,手写程序和思路。具体题目已记不清,印象并不难。只是在快到时间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尼玛题目是正反面印在纸上的,我赶紧补写了第一页背面的题,第二页的背面确实来不及了,只好跟项目主管解释原因。项目主管浏览并听了我的解题思路后表示没做完的没关系,知道我会写Java就行了。我说您能不能电邮发我一份,我可以回家写,对方当场表示也行。但我回到家后,对方还是以数据保护之类的原因没有发给我。我收到现在所在公司的offer后发信询问结果,收到拒信。

公司10,格赖夫斯瓦尔德,某研究所。这家研究所距离我的居所十分遥远,靠海,感觉都快到波兰了,且明确表示不报销我的车旅费,但我还是去了。去的时候从早到晚我坐了一天的大巴,到当地住了一晚。没想到第二天面试只进行了10分钟。面试官是老板和几个组里的研究员。每个人问我一个问题,却都是“你为什么来德国”、“你未来五年有什么计划”、“未来十年呢”之类的问题,老板全程笑眯眯,不知是什么态度。我觉得这场面试非常对不起我的时间和精力。面试完的当天下午我写了封电邮给老板的秘书,表示我的不满,表示这样的面试直接skype就行了啊,需要现场面试我以为是要做题或带参观呢。当天夜里,我又坐了通宵的火车(主要是为省钱)回家。面试完至今无下文,我也没有再问。

公司11,瑞士边境某德国旅游城市,某生物信息学公司。这是我最以为能成功入职的公司。4月2号投的简历,中间经历了电话面试和skype面试,最后确定在7月的一天进行现场面试。公司的高层主管要求我准备一个演讲。当天演讲,我就把我的毕设做成PPT讲解了一番,除了公司的两位高管,几乎当时公司内所有的研究员都来听了,差不多10多人,并提了很多问题,我也一一回答。最后两位高管带我参观公司,问我最想做生物信息学的哪一方面。因为我毕设做的数据可视化,我也就回答是数据可视化。对方表示他们确实需要这方面的程序员,但他们用的是python和rshiny,认为我这方面比较欠缺,我当即表示我他妈的可以学啊!他们又说2016年的时候缺人,但今年情况有所好转。面试回来,我真的开始学他们正在用的库和框架了。但因为两位高管开始休假等原因,除了客套的答复外再无任何回答,被当备胎的感觉。我拿到现在东家的offer后写电邮问他们,有公司要我了,但我还是很爱你们啊,你们要我我就不去那家公司了。秒收拒信。

公司12,布伦瑞克,某研究所。工作内容是要建立一个微生物相关的数据库。面试官是老板和几个项目组成员。他们问我对他们的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就是个数据库啊,我能有什么看法,老实的我实话实说:“很普通,没什么没看法。”其实我也没带任何情绪,只是想表示这个项目我完全可以做,但那个项目主管似乎有点儿不开心了,当时就问了我一个专业名词,问我知道这是啥吗。我没听说过这个词,就说不知道。他说这东西对于他们项目非常重要,详细给我解释了一通。我才知道他可能是在说语义学或者分类学方面的东西。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微生物有很多不同的命名,但在数据搜索时一定要保证能返回正确的结果。我也仍然不知道这个在技术实现上有什么难点。最后收到拒信。

公司13,海德堡,某生物信息学公司。面试官主要就两位,某技术方面的高管和HR。高管先是形象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刚测序完的DNA序列就像是刚从野地里采摘回来的蔬菜,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蔬菜加工成鲜美的佳肴(数据分析)再卖出去。高管主要问我做过的项目,他似乎对我用Flex做过的一个生物数据图片分析工具很感兴趣,我又用画图的方法仔细解释了一番。HR又问我了若干如何和同事相处之类的问题,老油条的我对于回答这类问题早已学会采用“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的方法。最后高管带我参观他们程序员的办公室,当时就想,真想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写一天的程序啊。高管送我出来的时候对我评价,说我也许并没有精通的一面,但各方面都有涉猎,这是他们最需要的(我想他得出此结论主要是来源于公司内年轻的程序员们都没用过Perl,只有他用过,而他知道我也用过,还有像actionscript这玩意儿现在还有谁在用啊),同时表示会和中国有合作,他也去过几次中国,随口说了两句汉语,似乎在暗示我有戏。但经历了那么多次面试的我知道,只有offer才能说明一切。最后果然还是收到拒信。

以上13家公司面试,是我目前为止在德国生物信息学领域找工作的全部经历。

在我有了求职经历之后看到这篇《怎样花两年时间去面试一个人》深有感触。一是大学教育和招工单位的脱节,二是找工作时的运气成分。还有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就是面试结束我不知道我的得失点在哪里。如果我早知道贵公司用python和R,毫无疑问我肯定会去学。但问题是我简历上确实没有写我有这方面的项目经验,贵公司提供给我这种面试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而如果我早先就积累了python和R方面的编程经验,又会增加多大我获得这个职位的概率呢?

回到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是我要做和能做什么的问题。一是工作上确实还是有想研究的地方,比如最近想实现的是单页面应用前进和后退的问题;二是也确实一直在学R和python;三是自己找项目做。诶诶现在回头看昨天那篇日志好像很消极的样子,其实我还是很积极的!

工作半年,好想跳槽

2月底的时候老板和HR找我谈话,通知我通过了试用期,正式转正了。我的父母亲人和在德国的朋友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很高兴,但说实在的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工作太无聊了。

也毫无成就感。

上周因为和我搭档的会计没来,无所事事的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数论概论》,上班的时候就做题。独立证明出“本原勾股数组中必有一个数是3的倍数”,以及掌握“本原勾股数组中必有一个数是4的倍数”和“本原勾股数组中必有一个数是5的倍数”的证明方法在我看来比工作有意思多了。

我对我工作用的计算机都没有管理员权限,更新个skype都要找管理员同事来输密码。在这个装了win7的iMac上除了Java, 也就能玩儿玩儿JavaScript了。最近在玩儿细胞自动机,在实现同一空间同时加载多个细胞自动机的情形,模拟繁殖,种间竞争,种内竞争等等。

对,这就是我目前上班在干的事儿。

我也想玩儿Java,但碍于权限,想整个库或框架都十分麻烦。

我实际的工作内容是实现一个会计系统的前端和后端。主要是前端,也就是GUI部分。后端处理SQL查询。数据交互通过ajax. 技术上压根儿没什么难度。

难怪当初面试时老板跟我说,“技术不是难点,难点是你是否能融入我们团队”。

但在我眼里,这个系统的实用性趋近于零。关键是无法正常处理百万数据量级的SQL查询。

目前妥协的方法是单次加载100,虽然也还比较慢。如果返回的数据量是几百甚至几千,我觉得都还能忍,但如果返回的数据量上万甚至是几十万呢?

“就先这样吧。”我的会计同事说。

关键我们公司还不是个IT公司,是一个以会计为主导的财务公司。我作为一个码农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会计布置任务,我来实现。

有时候我会感到非常焦躁,每次测试都要等个好几秒,然后加载出100个数据。这玩意儿能用?

更焦躁的是我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以再优化的地方了。然后我就会对我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我干啥玩意儿呢?我这半年都干啥了?

最近好想跳槽,急不可耐地想跳。还是好想做生物信息。

有个生物信息方面的公司,因为我有注册帐号,上面记录我2015年就开始投简历了,每年投两次,次次被拒。上周四我认为自己有工作经验了,牛逼了,认认真真修改了简历又投了一次。昨天没回复就又重投了一次,今天就收到拒信了。印象中历史上最快的一次。拒信模板和去年三月的一模一样,一字不差。

感觉这就像是在嘲讽我这一年毫无长进。

又投了某个研究所的职位。虽然知道概率不大,但总得做点儿什么吧,多受点儿刺激也是好的,省得被这种看似安逸的工作生活所麻痹。

不管怎样,都希望自己能找到途径,早一点从这种状态里摆脱出来。

快凌晨两点了,睡觉了,明早还要到公司研究数论呢。

 

2017

我的2017年,真的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去年的这个时候,别人在过新年,而我还在为毕业而焦虑:最后一门课,由于没有完成平时作业(以为不会计入总成绩),所以期末考必须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通过。如果不能通过期末考试,还有一次补考机会,但从本人在德国的考试经验来看,补考的难度远高于第一次考试,学生的通过率极低。如果第一次考试的通过率为50%,补考最高也就10%到20%的考生能通过(甚至是无人通过我也是看到过的),其中还有不少第一次考试已经通过又来补考刷分的学生。如果补考不能通过,我的签证已到期,签证官也很有可能拒绝给我延签,或者对我百般刁难。那时的我真的是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低谷期。所幸最后考试压线通过。

2月得知最后一门考试通过后,便抓紧时间办理找工作签证和毕业手续,然后开始找工作。

一开始我还是把找工作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当时的想法就是:速度找到一个工作,然后回国一个月,再回来上班。却没想到从3月中旬正式投出第一份简历到拿到一份还算可以接受的offer一共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根据我的记录,这期间除去电话和skype面试,我一共进行了17场公司的现场面试,足迹踏遍了德国大大小小多个城市。每家公司的面试风格都各不相同,每一场面试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这其中发生的故事真的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而我的心态也随着一场场面试发生变化。最后认清现实的我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而所有我周围的中国和德国朋友也都建议我,一开始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攒个几年的工作经验。

公司的情况上一篇日志简单说过了。圣诞节前,公司组织旅游,去了科隆边上的Phantasiland,玩儿的很嗨。被同事灌了Vodka,然后被连哄带骗的拽去连着玩儿了四个过山车。第一个顺时针的360度过山车,第二个是60多米的塔,瞬间上去,再自由落体下来,第三个是反向360度过山车,坐完第三个的时候我已经有些不行了,有同事居然还要玩儿第二遍,到第四个过山车的时候,同事说这个不会有loop了,结果发现是左右旋转,外加各种急转弯,我下来的时候坚持走到垃圾桶边上还是没忍住直接吐了,毕竟人生第一次坐过山车。当天晚上聚餐,零点是老板生日,激动的老板从餐桌上跳起来,跟我们每一个人拥抱。吃完饭回到公园的时候已经没人了,有喝多了的同事把大草坪上已经被工作人员收起来的小企鹅模型一个个抱出来,给它们列队,然后合影,最后被保安拿着手电筒轰出来,“护送”出园,然后又到一家酒吧继续闹到很晚。记得上次这么疯还是大一的学术部活动,在海滨公园。

回国前老板找我单独谈话,对我入职以来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我之后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毕竟自己还在试用期,还不能松懈。

圣诞回国,两年没见,老人们都苍老了很多。93岁的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你奶奶是个好人,很遗憾,没有等到你今天…姥姥说,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国内的亲人,国内的家…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爷爷的身体状况很不好,想起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每一个快乐的寒暑假,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不给我买的玩具,我就偷偷告诉爷爷让他帮我买,想起爷爷带我背《论语》《孟子》和《古文观止》,想起…现在正在打字的我眼泪又掉下来了…老奶奶活到了100岁,别人一直说我们家有长寿基因,爷爷你也一定可以活到100岁啊!

而我也要组建新家庭了。和我温柔贤惠聪明美丽大方各方面都很厉害的女朋友交往马上满三年了,这次回国双方家长也都见了面,得到了支持,婚事也被提上议程,顺利的话在我工作正式转正后就会领证。

转眼就是2018年,最后一批90后也已成人,00后马上也将步入社会。长江后浪推前浪,而我的青春也已一去不回头了。

入职两月小记

从9月初正式入职到现在正好满两个月。很遗憾,最后没有进入生物信息公司,而是到了一家类似paypal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做Java程序员。之前找工作的历程也是跌宕起伏,今后有时间一定会补一篇。

从7月开始,因为对于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渐渐感到不太乐观,我便盲投了多家纯招程序员的公司,这家C公司就在其中之一。7月6号投出的简历,7月25号收到面试邀请,面试时间定在8月7号中午12点。这家公司位于杜塞尔多夫和科隆之间一个叫Langenfeld的小城市。当时去面试的时候其实对这家公司的周围环境感觉并不好,类似国内的城乡结合部。公司就是马路边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平房,周围是几个汽修厂,车来车往,噪音嘈杂。因为我到早了十几分钟,就先在公司周围绕圈,然后注意到有个4,50岁的女人站在C公司门口抽烟,一副老烟鬼的模样,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位老烟鬼最后成为了和我坐同一间办公室的同事,名字叫阿斯特丽德,人很好。

面试我的是公司老板和HR. 面试一开始,老板就要求我全程对话必须用“du(你)”,而不能用“Sie(您)”。要知道我之前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面试,都很严肃和正式,互相称呼都是用尊称,而这是唯一一个要求不要用尊称对话的面试。然而逗比的还在后面。依据我往常的经验来看,面试主要会问两方面,一方面是做过哪些项目,另一方面是现场做题。然而我们的逗比老板只问了两个问题:1. 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音师?2. 你能讲个笑话吗?说实在的,我有点懵,你这不按套路出牌啊!当然后来老板也解释了,第一个问题主要是想看面试者有没有创造性思维,第二个问题是希望面试者是一个和他们一样逗比,而不是一个严肃死板的人。老板说他印象中或接触到的中国人都很有礼貌,或者说内向拘谨,而他们公司很外向,类似美国的一些公司,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之间充分磨合,产生新的创意。之后有的没的有聊了好多,临别时握手,老板嫌我的手不够用力,又狠狠地重新握了一次我的手,“记住一定要这样”,然后让我有样学样跟HR握手,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面试,并约定一周后如果双方都有意对方会再联系。记得我当时出来的想法就是“不靠谱”,“应该不会去”。

但之后的一周我并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其它公司的积极信息。不得已,第二个星期我主动打电话给老板。老板人不在,过了一会儿打回给我,并邀请我第二天进行第二次面试。第二次面试事实上就是谈合同的问题了。老板也开诚布公地说,还有一个德国面试者,但他们认为我的技术更好(毕竟是Master),所以优先考虑我,唯一担忧的一点,是我能不能融入他们这个都是德国人的逗比团队。一方面没有其它任何offer在手,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急需一份工作,我也就答应下来,而且对于工资福利等待遇也都算满意。

9月4号正式入职,见同事。加上我公司里一共三个程序员,我,阿斯特丽德,还有个应该也有50岁的老大爷。然后我目前是这个公司最年轻的员工,还有三个80后,但都是85前的,剩下都是40+,50+. 对了上周入职了一位女会计,她儿子20多岁。。然后她还是某家乒乓球俱乐部的会员,约我这周打球,我好慌,感觉要给国人丢脸了。

在正式入职前,通过面试,我已对公司自由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有所想象,但事实上还远超我的想象。。就先说以下这几点吧:

1. 员工可以带狗上班。就是阿斯特丽德的狗。她2002年就在这家公司工作,这条狗今年15岁(已经很老了),也就是说这条狗跟着主人从第一天上班到现在。狗虽然有点儿臭,但很乖,没听它叫过,公司员工对它当然也都很好,有时开例会,也要等它来参加。每天下午1点左右,阿斯特丽德和老大爷会出门遛半小时的狗;

2. 上下班时间自由。理论上9点上班,5点下班,但公司规定9点到10点是做操时间——公司二层是个健身房,所以正式上班时间是10点,公司目前参与早操的人就四个,其他大部分人只要10点前到就行。我问老板根据合同每天工作8小时是不是一定要在公司待够8小时才能走,老板说当然不是,事情做完了或者有其它事情要做比如约了牙医可以提前走;

3. 每周四我们中午会轮流有一位员工给其他同事做饭,然后这位做饭的员工可以得到公司60多欧的优惠券(可用于超市,加油等等)。上个月我刚给他们做了北京炸酱面,同事们纷纷表示好吃;

4. 每周五上午是英语课时间。老师是一位美籍德国人,是埃森某研究所的女老板,每周带着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做一些词汇语法口语和写作方面的练习;

5. 休假自由。讲道理,德国法定是30天年假(五个星期),即使是资格很老的员工,理论也不会超过35天,但我们公司就有这样的员工,我在的这两个月,休假天数就超过这个数了。。还以为是兼职。公司有个内部skype群,只要在上面说一声,给个理由,就可以不来。。

总之公司每天都是一片欢声笑语,没什么压力。因为老人众多,总让我以为是养老院。但因为公司发展稳定,客户关系稳定(就我所知客户主要包括德国某些著名色情网站和私密交友网站,毕竟这些网站确实需要对于隐私保护更好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所以大家也并不担心公司会破产。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样的公司很难说是机遇还是牢笼。现在我写前端和后端代码,都要遵循两位年龄和有100+的前辈构建的框架来写,如果想尝试用一些新技术很难,只能期待通过试用期后能有一些自己来独立承担的小项目来试手。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自己对财会这一领域一无所知,如何建模也确实前辈们更有经验。不管怎样,试用期这几月我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是谦虚学习吧。

先写这么多,以后会逐渐拾起这个被人遗忘的博客。。